上海再公布一批涉疫价格违法行为
4月29日,上海涉疫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再公布多起涉疫价格违法行为。布批现选取部分典型案例予以公布。价格
案例一:
孙某哄抬“大豆油5L”等价格案
市场监管部门近日收到市民举报,违法反映孙某在网上高价销售民生商品。上海涉疫经查,布批当事人前期从“保供超市”等低价采购牛奶、价格食用油、违法面类制品等,上海涉疫并通过外卖平台网店对外加价销售。布批其中“金龙鱼大豆油5L”的价格销售单价为128元/桶,进销差价率为83%,违法“光明纯牛奶250ml”的上海涉疫销售单价为6元/盒,进销差价率为105%,布批远高于周边市场同类商品的价格进销差价率。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以及《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认定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相关规定,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目前案件正在抓紧办理中。
案例二:
袁某采取标示价格与实际不符欺诈案
市场监管部门近日收到市民举报,反映疫情防控期间袁某在小区组织团购,加价售卖肯德基等产品。经查,当事人在与团长共同组织社区团购过程中,利用修图软件将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等快餐店销售的部分商品价格进行修改,将快餐店定价20元至125元不等的商品,分别修改为32元至248元不等,并将修改价格后的图片发布在团购群中,从中赚取差价,违法所得共计5350元。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构成价格欺诈的违法行为。目前案件正在抓紧办理中。
案例三:
王娜百货商行销售农副产品不明码标价案
市场监管部门近日对王娜百货商行开展现场检查,查见当事人在售土豆、花菜、莴笋、鸡蛋等农副产品,未见标有菜品、价格、计价单位等内容的价格标签。当事人前期已经收到《关于稳定基本民生商品和防疫用品价格的提醒告诫函》,明知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明码标价的规定。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不明码标价的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拟作出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 本版文(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张月朦 统筹/蒋朔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探索)
- 我国开展十大主要粮食和畜禽育种攻关
- 中国疫情或加剧供应链中断?美联储这次不提了
- 丰田汽车上半年全球销量513万辆,同比减少6%
- 63岁肖亚庆落马:中铝出身 曾在多部委任职“一把手”
- 王旋:联想集团的净零目标与绿色低碳实践之路
- 紫元元发盈喜 预计中期溢利同比上升不少于100%
- 阿里大动作!赴港二次上市变双重主要上市,避险还是进击?
- “三孩”政策下如何加强新生儿出生缺陷防控? 卫健委: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 钠离子和固态电池即将装车?比亚迪回应:均为不实信息
- 如期再加息,美联储已过紧缩最快阶段?如何影响A股和人民币走势
- 互联网大厂中层的梦醒时分:入职腾讯职级被压成主管 年薪降了30%
- 辽宁阜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城区多处内涝
- 金融精准发力 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基础
- 中国太保投资成立健康管理公司 注册资本近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