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话我们说不出口
摘要:为什么有些话我们说不出口?有话你会因为一些没有说出口的话后悔吗?但勇敢地表现自己的“弱点”并不是一味地倾倒负面信息。反复向同一个人表达负面消息,不出可能会成为不利的有话行为。

为什么有些话我们说不出口,不出你会因为一些没有说出口的有话话后悔吗?
为什么道歉看起来那么简单,有时我们却不愿低头呢?不出为什么明明喜欢着对方,却仍然保留且矜持地不敢首先表达“我爱你”?有话为什么我们全副武装,强势却无助?不出
因为害怕。因为我们觉得道歉了,有话就低人一等;首先说出了我爱你,不出就会被人拿捏。有话我们将这些视为“弱点”不愿意展示,不出因为感到羞耻。有话
事实上在社会心理学中,不出这些“弱点”被定义为脆弱性(vulnerability)。有话Brown (2012) 做过大量的定性采访,她询问参与者什么是 “脆弱性” ,得到的回答通常是--先说 “我爱你” 、 “向别人寻求帮助” 、 “承认我害怕” 、 “分享不受欢迎的意见” 等等。于是Bruk et al. (2018) 将脆弱性(vulnerability)定义为一种真实且有目的的意愿,在社交场合不顾恐惧而对不确定性、风险和情感暴露的坦诚。
那么如果这些我们试图遮掩的,视为弱点的“脆弱性”发生在别人身上呢?
我们通常会觉得道歉的人勇于承担责任,表白的人勇于表达爱意,我们会觉得那些人勇敢真诚,炽热坦荡。
其实,这也是Bruk和她同事们的一项研究。他们创造了几个涉及脆弱情况的场景,六项研究结果都表明,比起自己的脆弱,人们会更加积极地看待他人表现出的脆弱。而这,则被称为美丽的混乱效应(Beautiful mess effect)(Bruk, A.et al.,2018) 。
这种效应可以用构架水平理论来解释,该理论指出,我们对情况的感知取决于我们与它的心理距离。距离远时,我们会用偏向用抽象的术语来感知事物,并关注情况的积极方面。距离近时,我们的感知会变窄,因此会放大坏处。
脆弱情况经常围绕着我们。当开展新工作时,敢于寻求帮助可以帮助我们克服不确定性,提高工作效率(Brooks et al., 201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勇于承认错误并道歉,而不是采取防御行动,很可能是取得原谅的关键 ((Bachman & Guerrero, 2006)。陷入爱情时,我们常常不敢直白地谈论我们的感受。然而,如果我们保持沉默,那些想法会困扰我们很长一段时间 (Gilovich, Medvec, & Kahneman, 1998)但如果我们直白地袒露心迹会则为良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Uysal et al., 2012)。
但勇敢地表现自己的“弱点”并不是一味地倾倒负面信息。反复向同一个人表达负面消息,可能会成为不利的行为。关于自我揭露的研究表明,经常表露负面信息的人会被朋友们看得不太顺眼,从他们的恋人那里得到的支持也较少。
接受并适度坦诚自己的脆弱吧,因为这些并不是你的“弱点”,而是你的真实。但切记不要一味地抱怨,贬低自己,不要让真实成为你的“借口”。
参考文献:
Bachman, G. F., & Guerrero, L. K. (2006). Forgiveness, apology, and communicative responses to hurtful events. Communication Reports, 19, 45-56. 10.1080/08934210600586357
Brooks, A. W., Gino, F., & Schweitzer, M. E. (2015). Smart people ask for (my) advice: Seeking advice boosts perceptions of competence. Management Science, 61, 1421-1435. 10.1287/mnsc.2014.2054
Brown, B. (2012). Daring greatly: How the courage to be vulnerable transforms the way we live, love, parent, and lead. London, UK: Penguin.
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Forest, A. L., Kille, D. R., Wood, J. V., & Holmes, J. G. (2014). Discount and disengage: How chronic negative expressivity undermines partner responsiveness to negative disclosur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7(6), 1013-
Gilovich, T., Medvec, V. H., & Kahneman, D. (1998). Varieties of regret: A debate and partial resolu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105, 602-605. 10.1037/0033-295X.105.3.602
Uysal, A., Lin, H. L., Knee, C. R., & Bush, A. L. (2012).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lf-concealment from one’s partner and relationship well-be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8, 39-51. 10.1177/0146167211429331
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责任编辑:知识)
- 最新统计!北京现有高风险区805个,一文汇总
- 7月新能源车销量环比下滑:下半年竞争加剧 小鹏为促销提供现金折扣
- 民生证券:维持九毛九推荐评级 上半年净利预告大幅下滑
- 陈春花:从来不是华为军师,从此不是北大教授
- 九价HPV疫苗扩龄,专家不建议盲目等苗、重复接种
- 午盘:美股继续上扬 波音股价创14周新高
- 日兴证券:利润率有望大幅提升 上调Paypal评级至“中性”
- 美联储官员密集放鹰:仍需要大幅加息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开幕 嘉宾共话变局下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合作
- 面试官称核心用户是Loser?B站不能止于道歉切割
- 收评:港股恒指涨0.40% 科技、军工股涨幅居前
- 马天宇喊话携程,有无大数据“杀熟”需有个说法
- 上海大豫园片区建设拉开帷幕:串起外滩金融集聚带和淮海路、新天地
- 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