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水市场爆发,韩星最爱墨镜品牌Gentle Monster也要分杯羹
Gentle Monster或许已经是中国最爱近年在中国最火的韩国潮流品牌之一,但它显然不满足于只卖眼镜。香水
由Gentle Monster母公司Iicombined孵化的市场美妆品牌Tamburins近日宣布推出首个香水系列,包含10款香型,韩星由韩国女团Blackpink金智妮作为代言人。墨镜该系列目前在天猫进行销售,品牌定价在220元至1230元之间。分杯
Tamburins诞生于2017年。中国最爱尽管定位美妆品牌,香水但它并不销售彩妆和护肤品,市场而是韩星以护手霜和身体乳等身体护理产品作为主打。在首个香水系列推出之前,墨镜Tamburins已经在官方微信小程序上推出了多功能香氛系列。品牌
从韩国到中国,分杯美妆市场在近年竞争愈发激烈。中国最爱Tamburins的布局策略和Gentle Monster类似,都是从更细分的赛道切入。以护手霜为例,这类产品通常定价较低且非主流美妆品类。
但Tamburins的护手霜售价百元以上,作为Gentle Monster姊妹品牌给它带来了知名度。此外,设计更独特的包装,以独特香味作为卖点的营销模式,也帮助Tamburins提高了溢价水平。当前其天猫海外旗舰店积累超过10万粉丝,销售量最高的是定价110元的护手霜。
通过加码Tamburins押注美妆赛道,是如今Gentle Monster向一个综合性生活方式品牌转变的方式。自2016年进入中国市场后,Gentle Monster在包含香港和台湾在内的市场中已经开设了20门店。从近期开店的特点来看,开多层大店是它当前扩张的趋势。
开设更大的门店通常意味着要提供更多的商品以及更多元的服务内容。除了眼镜,当前Gentle Monster还在部分门店内部销售Tamburins的美妆产品,并将旗下的另一糕点品牌NUDAKE也引入其中。
而Gentle Monster自成立以来,便在门店中主打“策展式零售”概念,即通过不断变换门店装置来为消费者提供新鲜感。这是一种创造氛围的方式,能够为眼镜这类概念较为单薄的品类赋予更多意义。对于同样强调联想的香氛来说,这种零售模式也同样适用。
另一方面,疫情后香水消费的快速增长,是Gentle Monster加码香氛市场的背景。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2021年是中国香水市场迎来了过去十年最快的增速,其中高端香水消费增长最为迅速。根据预测,中国市场香水品类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达23%。
但对于已经成立5年的Tamburins来说,它在中国市场仍然是新面孔。熟悉的消费者会知道它是Gentle Monster的姊妹品牌,不熟悉的人则会认为它只是一个附庸角色。
导致这类情况的原因也十分直接。同样是适用英文作为名字,Tamburins从书写到读音都不如Gentle Monster那样简单明了。对于那些不熟悉英文的消费者来说,要让他们快速记住这个名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此外,当前Tamburins主要通过线上跨境渠道进行销售,在国内的线下销售点只有位于上海淮海中路的Gentle Monster门店。从品牌拓展的角度来说,没有自己的独立门店就像没有主心骨,无法深耕市场。尤其是在强调试用的美妆香氛行业,线下体验是培养忠实消费者的重要方式。
当前眼镜业务依然是Gentle Monster在中国市场发展的重心。Gentle Monster中国首席执行官王晓东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将着重向一线城市以及部分新一线省会城市扩张。其中,在一线城市的扩张策略会以奢侈品牌作为榜样。
根据时尚商业媒体Business of Fashion的报道,Gentle Monster在2014年营收达4000万美元,到2016年的收入约在2.5亿美元。(分别约合人民币2.9亿元和18亿元)
(责任编辑:探索)
- 北京青年报:让商品房预售制“柔性退场”更符合国情
- 河南洛阳:个人公积金贷款最高金额调整为55万
- 两年来最惨的一天!全球股指周一大跌了3%
- 湖南省消保委诉贺某林、湖南仁丰堂假冒伪劣口罩公益诉讼案开庭!被告:愿公开道歉
- 多家上市公司预中标特高压工程 业内期待直流项目进入核准高峰
- 汽车复工复产补上最后一块拼图:上游“动”起来,特斯拉驶出上海港
- 实力展示!中国海军双两栖攻击舰同框照首次公开
- 欧洲央行官员Schnabel:高通胀预期变得根深蒂固的风险正在上升
- 专家:加快完善契合国企等各类型企业特点的估值方法,扭转国企在资本市场大幅“折价”的趋势
- 国常会: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稳住经济大盘
- 2021年度发放秋季粮油收购贷款2293亿元
- “宁王”回归万亿市值已不远:连日获机构抄底买入 中信、华泰席位多有现身
- 雅诗兰黛近200亿收购TF背后:汤姆·福特挽救古驰、创立TF、拍电影,他的人生比口红色号多彩
- 2022年“最惨券商”:西部证券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