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发布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司法解释
原标题:“两高”发布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司法解释
今日(4月7日),两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犯罪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破坏解释》(法释〔2022〕12号,以下简称《解释》)。野生《解释》于2021年12月1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56次会议、动物2022年2月9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八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资源自2022年4月9日起施行。司法
《解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释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两高习近平法治思想,发布犯罪针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破坏新情况和新问题,从司法环节发力,野生依法惩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动物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资源《解释》主要明确了如下问题:
一是司法调整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涉及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狩猎罪,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等罪名。以往司法解释按照涉案动物的数量对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了规定,实践反映存在不能完全适应案件复杂情况的问题。鉴此,《解释》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不再唯数量论,而改以价值作为基本定罪量刑标准,以更好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二是全链条惩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当前,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形成“捕捞/猎捕-收购-贩卖”的利益链条。司法实践中,不仅要惩治前端的非法捕捞、猎捕环节,也要惩治后续的销赃环节。基于此,《解释》明确,收购、贩卖非法捕捞的水产品或者非法狩猎的野生动物的,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定罪处罚。《解释》还明确了《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的以食用为目的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三是明确了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案件的处理规则。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研水平提高,不少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得到突破,一些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完全不依赖野外资源的人工繁育种群。在刑事追究上,不宜将涉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的案件与涉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野生动物的案件同等对待。鉴此,《解释》规定,涉案动物系人工繁育,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所涉案件一般不作为犯罪处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法从宽处理:(1)列入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2)人工繁育技术成熟、已成规模,作为宠物买卖、运输的。
下一步,“两高”将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严格贯彻执行刑法和司法解释规定,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依法惩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有力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总台央视记者 李文杰 李明)
(责任编辑:时尚)
- 上交所对异常账户暂停交易 天鹅股份复牌后获最严监管措施
- 男子裸聊四分钟,被骗四万元!
- 英国一大学换下简·奥斯汀作品,为“课程去殖民化”
- 中泰国际:重申昭衍新药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130.75港元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规范开展核酸检测 科学划定风险区域
- 美元对卢布汇率跌破79
- 民航局:保障民航员工身心健康,尤其要做好飞行员群体的思想工作,夯实一线安全运行的基石
- 化肥供应短缺,导致秘鲁水稻种植无利可图
- 三运营商赢麻!我国5G用户人数全球第一 5G资费不可能大降了
- 朱永官院士:“没做科学家,会去当厨师!”
- 三星S22 Ultra备受欢迎 Q1利润116亿美元同比增长50%
- 在那些遥远行星的地下深处,究竟发生了什么?
- 央行、银保监会再提加快落实保交楼!“第二支箭”已射出,房地产市场是何走势
- 二季度怎么买?广发平安永赢等八家公募基金看好这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