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一销售天价白酒的企业聘请诺奖得主,洋人未必真能懂“白酒”
证券时报记者黄小鹏
近日,白酒一家创制、证券主洋生产和销售天价白酒的时报上市公司宣布,将聘请一位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和一位化学奖得主为公司联席首席科学家。销售两位诺奖得主将分别指导一氧化氮提升现象及其对人体健康的白酒必价值,并将诺奖成果应用于酒体风味、业聘风味与人体感知等领域。请诺
上市公司重视科研是白酒件好事,即便是证券主洋传统白酒这样的产品,对其开展科学研究,时报兴利除弊,销售以打造出口味更佳、白酒必益处更多、业聘害处更少的请诺产品,也并非不能尝试,白酒但此消息一经公布,市场上更多的却是疑惑的声音。
中国很多传承百年的白酒企业,特别是头部品牌,它们安身立命的要素主要是地域、原料、传统工艺,这些头部酒企也曾试图不断往科技上靠,但社会接受度一直不高。如果说科技在这些酒企产品发展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估计主要还是在促进了生产流程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化方面。要说几十年的“科研”改变了酒的化学成分,连酒企自己都很少这样宣传。酒企要让饮者相信它用的是“古方”,至于实现某些特种“功能”,酒企也绝对不敢说是科研带来的,最多只敢说是科研“发现”的。
总之,厚古薄今是白酒第一定律,不是不能做科研,而是其目的、动机和做法与其他行业其他产品完全是两回事。白酒主要是文化的化身,而不是科学的产物。所以,以开发机械、电子产品那样的方式来研究白酒,适不适合,人们很狐疑。
这两位诺奖得主都是洋人,洋人未必真能懂“白酒”。两位诺奖得主在生理学和化学方面的造诣毋庸置疑,但白酒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载体,不论口味还是功能,都只有中国人能心领神会。该公司领导曾称其产品是受太上老君托梦的启发,这故事中国人一听能“秒懂”,但如果这两位诺奖得主听了,估计得理解半天。所以,洋人研究白酒,即便得出什么正面的结论,也不一定有特别的说服力。
应该说,请诺奖得主来研究白酒,对提升产品的关注度来说还是有作用的,只不过,关注度不等于美誉度,如果没弄好变成了噱头,反而可能降低美誉度。20年前的资本市场上,这类提升人们想象力的事件屡见不鲜,近年来已变得相当稀少,故一听到这消息还是颇有冲击力的。真希望两位诺奖得主能扎下根来好好研究出一些成果,“旧瓶装新酒”,不要让公众担心的事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百科)
- 超200亿“顶流”女基金经理袁芳离任 这些“实力战将”接过交接棒
- 中粮试错交易:生猪涨幅延续 再次回归前期高点
- 中国金茂获全球房地产可持续评估GRESB绿色三星级认可
- 行业风向标:政策目标明确,分布式智能电网发展正提速,产业链核心企业望受益
- 官宣!Redmi 11 Prime 5G将于9月6日发布 搭载天玑700
- “韩版微信”Kakao CEO宣布辞职 为大面积服务瘫痪道歉
- 法拉利走向保时捷反面
- 中远海能大涨12%,中远海发涨4%,机构:行业景气周期确定性强
- 社科院支振锋:在新起点上推动香港创造更大辉煌
- 45岁潮汕商人身家达70亿,冲击港股“国货美妆第一股”
- 西蒙地产与金融科技公司Cardles联合推出信用卡
- 密织交通网赋能发展大棋局
- 康基医疗11月21日斥资约591.67万港元回购80.1万股
- 宠物“免费领养”骗局怎么破